這兩個月觀察一些所謂對防疫的各種看法,追溯上去幾乎就對疫情最初的研判,走向隔離或是篩檢為主與否。我起初也是覺得,這就派系對立,學術界到處都是這種現象,不足為奇。畢竟根據現況調整看法,台灣從去年2月到今年5月初,支持篩檢的聲音就越來越小,小到幾乎沒有。
但5月中隨國門被突破,這些篩檢支持者突然又大批湧現,說是網軍也不像,要說是被LINE圈住的出征型粉絲更不是。模式差別太大,但隨著近日疫情被壓製,篩檢跟隔離兩邊專家的大戰,隨疫情降溫,又差不多要熄滅了。
不過,我看了這些人的行為模式,倒跟我們軍事跟戰略愛好者看過的很熟。哪一種?原本是國軍粉,後來變成解放軍粉,從堅決守衛中華民國變成捍衛兩岸統一的那種軍粉。
真的,一模一樣。
第一,完全脫離情境脈絡的討論,隔離幾天跟要不要入境PCR,都是有脈絡的,而支持普遍篩檢者,通常先假定了台灣早就充滿無症狀感染者。這就跟預先假設台灣被中國攻擊的瞬間,國軍就會驚慌失措,民眾四處逃竄,政府官員必定擠爆機場逃難是一樣的。因為,這種假設都法無被驗證,訴諸的反證就是你無法百分百否定,所以必須支持這種假定為真。
第二,非專家絕不討論細節,只談大概念,像是不討論各種檢驗所需的資源量,也不提每種措施的應對如盛行率等。一旦要討論,馬上就回到第一點,用無法百分百否定的論述,反過來指責你的假設太過天真。在軍事上我們很熟,就是你無法否定解放軍導彈洗地有100%成功率,就得要料敵從寬,而你認同從寬,那就得接受導彈100%命中率。
第三,專家只討論細節而不談情境,這是我看到最相似的一點,只談他認同的手段,而且動輒以科學為名做出論證。我也認同基於科學,你們的論點並非完全錯誤,但情境假設請給一下?給不出來,不然就是回到第一點。跟什麼很像?跟那種認為台灣若做不到國軍全體特戰化,民眾全員民兵化,就不該打仗的論調一樣。問他這種全民特戰化的情境要應對到哪?馬上跳到其他國家類似案例,而其他國家可以比較嗎?「不管,反正我說可以比,因為我是專家。」
這很有趣,每一個講科學的,談數字精確的,被追問到後面,情境假設都是料敵從寬不得反駁。而臉書我去看過去紀錄,這些人的共通點,幾乎都有對中國防疫的讚美,與對中國官方數字的深信不疑。
這跟那些轉成解放軍無敵征服世界的台灣粉相比,在軍事上的說法是完全一致。你必須無條件相信這些數據,但講到台灣或是其他國家,則數字可能造假。若你反駁這些說法,請回到料敵從寬不得有誤,不然你就是什麼台獨份子、綠共扣帽子等等。
我想,行為會這麼一致,一定跟意識形態無關,純粹都是科學,一切巧合均屬雷同。
各位說,是吧?